中文首页 ENGLISH
微信图片_20240221163033.jpg
 
实时评论

设计师的商业化:那些珍贵的不成熟

2014-10-28 13:24:43   分享到:0

        一个足够好的设计作品,会在不经意间让你想明白一些事情。或许关于专业本身,更或者触及灵魂深处。

        当陶•楼兰•陶陶时装发布会的众多模特身披单一颜色、单一面料的亚麻布设计出现在T台上时,我为这个即单一又丰富的创作而惊讶和感动。要知道,这样灰暗的色调、这样非常容易“不显好”的布料,是有多么的难设计啊。然而,设计师却能在这暗淡的亚麻布上打出非常美的皱褶,留出恰到好处的毛边,剪出飘逸的流速,以及美而不过的适当裸露,这一切令衣服跳脱出它的物质化存在本身,赋予了它满满的灵气。

        这一切,其实都意味着一点:设计师出众的才华。

        台下与设计师陶陶聊了聊,方知来自新疆大草原的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远没有东南沿海地区设计师们的社交成熟与思路清晰。对于未来的品牌进程、商业化可能性,她的判断与规划还不够明确,更多的是向往于故乡文化的传承,与对胡杨林、楼兰传说的热爱。正如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在理性之上,服装是生活的必须品,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在感性之上,服装设计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需要天才大脑与艺术才华的非凡之事。


陶•楼兰•陶陶时装发布会

        之前的若干年,我们总是期待优秀的设计师能够顺利的崛起,能够迅速的找到商业化的途径,甚至最好是会一边做衣服、一边卖衣服,设计得好也卖得好。否则,就会担心他们很难像意大利、法国等时尚之都的古老品牌那样,成功创立自己的品牌。渐渐的,我们在狭窄的思维胡同里发现了另外的空间,正如一些熟悉海外成熟时装市场的机构所说的那样,如果有一些时尚基金或者投资集团来投资或作为买手进行直接购买设计师或其作品,这样的效果,是再聪明的设计师仅凭单打独斗也无法比拟的。

        一旦有了这样的渠道,就意味着不用再去逼着我们的设计师跨界商业运作,更意味着一场双赢的碰撞。

        中国国际时装周走到2014年已经是第17个年头了,今年“DHUB设计汇”的出现,便是中国国际时装周这个中国服装行业主流舞台的首次商业化尝试,让设计师能在一个固定的场地内与邀约来的买手机构直接对接。除此之外,由于设计师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本届时装周的场次也突破以往,增加了三成,这都是中国服装行业经历新一轮轮回、再次企稳回升的迹象。


DHUB设计汇外景

        DHUB设计汇开幕的当日,在79罐里转了一圈,看到近百设计师的作品,从中式礼服到婚纱再到日常休闲与配饰,其设计精良与面料运用无不令人惊讶。那些挂在衣架上的艺术品绝对不亚于我们熟知的国际品牌,甚至相较之下更具独特的味道,面料印花的图案搭配非常有趣,有的会令人看着看着微笑起来。那就是被它打动了的迹象。设计师品牌服装与商场里的量产成衣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前者令你心动,触动你的情感,后者最多只会让你联想到自己穿上会变好看,或赚得回头率。这两者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10+3SHOWROOM展位

        因此,即便就像洪晃老师运作BNC的那些尴尬——设计师打来电话咨询,不知道该设计衣服还是裤子、什么颜色什么尺码才适合挂在店铺里销售——我们也仍然喜欢那些具有个性与独特审美的设计师,并且觉得他们的未来并不悲观,并不狭窄。如今,有了时装周的商业化尝试,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去期盼和促成更多、更成熟、更好眼光的时尚买手机构在中国服装产业里壮大;希望更多基金看准时尚领域的成长潜力来踊跃地发掘天才设计师的作品。在一路日渐成熟的市场,无论是懂与不懂市场运作的优秀设计师们,终将会闪闪发亮起来。

 


作者:王晓然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时装评论委员会委员
《北京商报》社时尚周刊主编

 
Copyright © 2010-2019 中国国际时装周 ICP备:京ICP备10036468号-6
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D·PARK北京会所A座  电话:010-84562288 传真:010-64387099 010-64375099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123号